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連載二:農殘超標的風險控制,怎么做源頭把控?
連載一:提高農殘超標合格率,誰來做源頭把控? |
連載二:提高農殘超標合格率,怎么做源頭把控? |
連載三:農殘質譜快檢方案,怎么從源頭降低農殘不合格率? |
連載四:農殘質譜快檢方案,降低農殘不合格率的應用案例 |
獸殘質譜快檢 LC-MS/MS分析 整體解決方案 |
接上一回,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對超市開的罰單,我們大家知道了“香蕉的農殘不可以超標”這件事。
本篇我們討論,政府監(jiān)管與農產品運銷公司對把控農殘的立場和目的有何不同?
為了方便說明農產品源頭和市場監(jiān)管的立場,我做了一張圖。
紅色是政府監(jiān)管參與的部分,藍色是農產品流通的部分。
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對整個市場做監(jiān)督抽檢,傾向找出農殘超標的香蕉,然后給商家點顏色表示一下:下架、開罰單、教育、發(fā)公告,“威懾”不良商家。
執(zhí)法須嚴謹,那作為“證據”的農殘超標的檢測報告必須結果準確,且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按照標準方法進行檢測,這類檢測報告費用高、出報告的周期長,強制抽檢,商家有配合被監(jiān)督的義務。
我們分析過“事后追責”只有對準農產品的源頭,使得農民不能濫用農藥,使得一手的農產品分銷公司主動篩查出合格的農產品上市,把不合格的農產品剔除出去,才能真正降低消費者吃到不安全食品的風險。
在農殘超標風險把控方面,農民及一手農產品運銷公司的立場與監(jiān)管單位不同。
農民和農產品運銷公司希望以“搶鮮價”盡快賣掉香蕉,同時須接受各個監(jiān)管系統的監(jiān)督。那怎么辦呢?這里有兩個關鍵點,一是只賣農殘不超標的合格香蕉;二是越快上市,賣價越好,農殘篩查的效率要跟上香蕉流入市場的速度。我們分享在中國臺灣實踐驗證過的兩個模式如下:
模式一:
農產品運銷公司盡快篩查出農殘不超標的合格香蕉,篩查一批,上市一批。
凌晨0點開始檢測,凌晨4點出檢測結果,5點開始拍賣,7點到了水果市場,8點到了消費者家里,早上9點財務上班的時候,公司收到了水果市場的貨款。
若篩查出農殘可能超標的香蕉,使用標準方法再確證,確實農殘不超標立即上市,證實農殘超標,退貨給農民。這是農產品運銷公司的日常。
某天,某水果市場的某批香蕉被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打包帶走了幾個,送到某第三方檢測機構(農科院/海關等類似機構)檢測農殘是否超標,N天后結果出來,香蕉的農殘不超標,萬事大吉。
農殘超標了?那就溯源,從哪家進的貨?香蕉下架、罰款、發(fā)通告上新聞,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的工作匯報有了活生生的“監(jiān)管案例”。這是農產品運銷公司與政府監(jiān)管的互動。
模式二:
香蕉即將采摘,農民主動送樣或者農產品運銷公司派人到香蕉樹那里隨機采樣,有的運銷公司開著自己的“移動快檢車”來“巡檢”,使用多農殘快篩方法分析,當天出農殘是否超標的結果。
若香蕉沒有農殘超標,1-2天后直接采摘,貼標簽,進入農產品運銷公司的銷售流程。
可能有農殘超標?標準方法確證后,真的農殘超標了?哪些農殘超標了?為什么超標了?怎么改進香蕉的種植?下次不能再超標了,這是香蕉種植戶考慮的問題。
這家農戶的香蕉可能不合格?他家的香蕉要多抽幾個樣品做檢測,這是農產品運銷公司的心理活動。
小結:
農民和農產品運銷公司意在銷售合格的香蕉,政府監(jiān)管意在監(jiān)督懲罰不法商家。在農產品的源頭降低農殘超標風險,不僅讓消費者放心吃到安全的香蕉,農戶和商家對自己銷售的產品也心中有數,政府監(jiān)管開罰單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。
如果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抽查的農殘超標不合格率逐年降低,市場上幾乎找不到不合格的香蕉了。那說明從源頭到餐桌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真正保證食品安全了。
政府監(jiān)管系統的懲罰是讓農戶和商家知道“我在盯著你!”,卻不能驅除不合格的農產品。要從源頭把控農產品的質量,還要依靠農戶和一手農產品運銷公司。農戶和商家賣東西越硬氣,消費者吃得越安心。
這里產生一個問題,農民和農產品運銷公司做農產品源頭的質量把關對自己有什么好處?
除了規(guī)避“被監(jiān)管部門執(zhí)法懲罰”的風險,珍惜聲譽,還有一個“實在的”好處。
經過檢測,確保沒有農藥殘留的合格香蕉,可以與市場上其他的“不明”香蕉區(qū)分開,貼上標簽,提高售價,“買安心”可以成為商品的附加值。
萬一被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通知,某批次香蕉的某農殘超標了?不用慌,先檢查自己的“香蕉檢測記錄”,再對此通知提出質疑,避免被誤傷。